今日汇率
商报:资深律师切尔.陆诺建议社交媒体用户在网上发布“隐晦消息”(blind item)时要小心,因为根据菲律宾法律,这些隐晦消息可能被视为诽谤。
他说,这还包括带有暗示性隐晦帖文,暗示某个人的帖文。
陆诺分享说,可以考虑以下因素来检查他们将分享的内容是否具有诽谤性。
——会损害别人的名誉吗?(所指的是存在诽谤信息)
——其他人会看到吗?(公开或公开发布)
——帖文中提到的人是否显而易见?(存在被诽谤者的身份)
——你有伤害的意图吗?(指恶意)
律师还提醒公众,在一般情况下,诽谤和网络诽谤案件都是“恶意推定”。
陆诺在社交媒体帖文中说:“如果你对所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,那么你的帖文很有可能是诽谤性的。你甚至可能被指控网络诽谤。”
他补充说,对网络诽谤的处罚更高,可能会受到刑事或民事指控和罚款。
他说:“所以,当然,让我们在发布之前仔细考虑。让我们互相尊重,如果有问题,让我们尝试直接讨论。”
经修订的刑法典将诽谤定义为“公开和恶意地嫁祸罪行,或真实或想像的恶行或缺陷,或任何行为、不作为、情况、状态或状况,倾向于可能导致自然人或法人的名誉受损、名誉扫地或蔑视,或玷污死者。”
网络诽谤具有类似的定义,除了该行为是“通过电脑系统或未来可能设计的任何其他类似方式实施的”。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