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汇率
河内龙边郡石盘坊玉池村的陈武庙会于4月23日积极举行,通过仪式和拔河比赛,吸引了许多当地年轻人的参与。坐地拔河比赛已成为越南独一种特而源远流长的民俗仪式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具有代表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陈武庙的坐式拔河比赛是一种仪式表演,显示了越南人民的决心和团结的力量。
三方的三位队长举行仪式,举起用来做拖绳的成捆的藤条
陈武庙会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,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,反映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梦想和愿望。节日以当地传统仪式举行,展示了红河沿岸人民的文化图景和风俗习惯。
在陈武庙举行的拉力仪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,在节日期间举行,是独一无二的。
相传,昔日玉池村大旱,有12口水井,只有村里的蝶屯一口井还有水。塘屯和集屯的小伙子来打水。蝶屯的小伙子怕水打没了便阻挠。结果双方拉拉扯扯,但又怕水掉地上,由此干脆坐下来抱着水桶拉扯。大旱过去了,想起这个故事,长辈们便想着在村里祭祀时坐地拔河的方式,来祈求风调雨顺。
选拔队员的标准是,家庭必须品行端正、受过良好教育,有5口人或5口以上住在村里家庭。共有三个队:蝶屯队、塘屯和集屯。
男人们脱下上衣,穿短裤,系红色腰带,系一条印有双方名字的红色头巾。根据每年的情况,每个团队有 15 - 25 名参与者和一名旗长。
旗长身穿红衫,系红领巾。团队进行循环赛。赢得2场比赛的球队将成为冠军。
在进行拔河比赛之前,准备供品的人聚集在圣祠院子前。供品可多可少,但少不了沾满鱼油的猪头放在糯米上。接下来,选手们听取了比赛规则,进行了抽签,并代表三支队伍将藤条(一种坚韧而粗壮的用于拔河的树)按仪式举起三遍,然后带到赛场上。
与一般的拔河比赛不同,比赛中拉的对象是一根长约50米的大而光滑的藤条。
男人脱下上衣,穿短裤,系红色腰带,系一条印有双方名字的红色头巾。与一般的拔河比赛不同,比赛中用的拔河绳是一根长约50米的大而光滑的藤条,从柱子上的一个小孔中拉出。
比赛用的是一根 50 米长、直径 5 厘米的藤条(比赛前将树浸水,使其容易挺直,富有弹性)。数十名年轻人坐在地上,每人一只手臂伸出,另一只手屈于胸前,却夹在屈臂的腋下。鼓声三响后,楔子撤去,裁判挥旗,各队开始拉阵。坐式拔河的妙处在于,每个人都用手按住藤条,双脚踢进地面的深坑里发力。参与者必须身体健康,肌肉发达而且还非常健美。
参赛队伍在村民和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欢呼声中展开了角逐。
村里的年轻人竭尽全力为他们的球队带来胜利。每一轮拉扯的用力和激烈程度,在每个参与者身上都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在震天的节日鼓声中,全村人都在欢呼雀跃,身体健康的小伙子们拼尽全身力气。获胜的队伍将把藤条卷带回公屋。
陈武庙传统的坐姿拔河比赛是龙边县人民的骄傲。拔河表演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,以传递给子孙后代,并将遗产价值传播给社区乃至全世界。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