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汇率
近期,泰国警方打击外国灰色资本的浪潮,开始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异变。首先,警方的行动重点,以及“爆料大王”们的爆料重点,从“查抄灰产头目”,逐渐转向了“彻查外国人不合规签证”。
这一转向的直接结果,一方面是对境外来泰灰产人员釜底抽薪,同时也对许多持学生签、养老签在泰长居的中国人,产生了一定的影响——这些被影响的人,来泰背景和动机天差地别,既有“来路不明”之徒,也有“无端躺枪”之人。
那些受到影响的人,由此开始反对泰国的反灰产行动,高呼“泰国以反灰产之名,行排华之实”,甚至断言:泰国不是在打灰产,而是要把所有中国人从泰国扫地出门!
另一方面,随着泰国反境外灰产行动的深入,泰国方面也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动向。
由于本轮“反灰产”涉案的几大幕后头目,大都是“华人”,因此“华人”和“灰产”两个词汇总是联袂出现,最后形成了条件反射式的联想。
以至于,泰国媒体一提到“灰产”,马上就会联想到“华人”。乃至从“灰产大佬多华人”,蜕变为“在泰华人皆灰产”,将在泰的全体华人都蒙上了一层灰色的滤镜。
一些立场偏颇的媒体,以及在泰的西方外媒,也开始带起节奏,以境外灰产的猖獗来污名化中国人,妖魔化中泰合作,大肆宣扬“泰国会被中国买下,变成中国一省”、“一带一路是中国渗透的特洛伊木马”等谬论。
不同的人,以完全不同的目的,有意或者无意地,将“反境外灰产”与“反华”进行深度捆绑。
这种捆绑,扭曲了事实,转移了焦点,使一场泰国的自我清理,被附加上了它本来所并不具备的政治联想。
无论是对在泰华人,还是对泰国警方的反灰产行动,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!
因此,是时候站出来,把话说清楚。
一、灰色资本≠华人资本,“灰产”不姓“华”!
第一个需要澄清的是,灰产,不是华产。
“灰产大佬”,绝不是华人的专属!
不可否认,这一轮泰国警方的反灰产行动,主要针对的对象,确实都与“华人”有关。
我们自己在早期报道当中,为了与泰国媒体的表述保持一致,也同样使用了“华人灰产”这样的表述。
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们发现这样的叫法,确实有些问题。
泰国所要打击的,是“灰产”,而并非单只是“华人灰产”。无论国别,只要是违反泰国法纪的境外犯罪贩子,都是泰国目标。
在两国交往之中,一定会出现一些负面因素。阳光雨露透过门窗,便一定也会有苍蝇飞进门窗,这是中泰两国经贸人员往来的一个难以避免的副产品,既非中泰合作的主流,也绝不是中泰合作的专属。
而且,在泰国境内,由外籍人员组成的犯罪集团,也远非中国一家。美国、俄罗斯、法国、以色列、印度、非洲国家,都有。
任何一个成熟的国家,都不会将一个国家,与来自一个国家的“不法分子”混为一谈。更不会将某一种危害社会的现象,与某一特定国家相等同。
在我们的采访中,无论是前总理阿披实、副总理战略顾问团主席柴亚、素拉切警上将……..甚至是“洗浴大王”初威本人,其实对这一点都非常清醒。
他们知道“灰产”不是中国的专属,灰产大佬与华商也并不能等量齐观,更不认为有“为了扼制灰产而收紧中泰合作”的必要。
说到“灰产”,就想到“中国灰产”,与其说是泰国官方刻意营造的认知,毋宁说是一种言语无意识重复使用所造成的思维惯性。
为了终止这种惯性,我们不是反对打击灰产,而是应该反对将“灰产”与“华人”相互绑定的思维惯性。
要实现这一点,不但要强化认知,也要适当对言语本身进行约束。将“华人灰产”还原为“境外灰产”,让灰产归灰产,华人归华人,不要让种族国别的议题模糊污染了清理灰产这一事件的真正意义。
建议在泰各友媒,以及泰国各媒体,用“外国灰产”替代“华人灰产”,避免对华人的污名化,让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在泰华侨同胞,不要因为一个词汇而受到不公正的看待。
二、打灰产≠排华,泰国不会“将中国人赶出泰国”!
如上所述,泰国警方和官方,没有,也不可能会有将“打灰产”刻意扩大化为“驱逐华侨”的主观动机。
但是,在客观上,的确会对一些在泰华侨造成影响。
因此,一些受到影响的中国人,将个人受到的影响描述为“全体在泰华侨”的共同命运,因势利导,制造恐慌,大肆宣扬“泰国就是看中国人不顺眼”、“泰国新一轮大排华来袭”、“素拉切和初威要将所有的中国人全都赶走!”
这可能吗?
从一开始,泰国警方的意图就是“打击灰产”——无论你怎么理解这种意图背后的动机(治理腐败也好、趁机敛财也罢),这场行动的目标,一直都是灰产,而并非合法守法的在泰华人。
由于大批灰产人员来泰长居,是通过与泰国当地“语言学校”、地方移民局相勾结,在不符合条件的前提下申办非移民签证——因此引发了泰国警方对地方移民局、语言学校的调查。
无须讳言,许多在泰同胞,即便自身从事的并非“灰产”,在工作证、签证、住房、驾照、以及“养老签存款”方面,都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瑕疵。
因此,一旦从严查灰产,变成“严查签证”,就会对很多人带来影响。
但是,让我们明确两点:
第一,泰国警方的行动,是以本国法律法规为基准,具有天然的道义合理性。
在不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通过留学、养老等签证长居泰国、通过泰国公民代持房产、使用非指定类别的签证在泰务工——本身确实是违规的。
你可以怪泰国“没有网开一面”、却没有立场指责这是一种不道德。
第二、这种清查,绝非针对所有中国人的行动,绝非以“驱逐中国人”为动机的排华政治行动。
泰国绝不可能“将所有长居泰国的中国人全部赶走”,这不符合泰国各阶层自身的利益,任何稍有理智的泰国人,都不会动这个念头。
一部分中国人,因为自身受到冲击,便虚构事实,制造谣言,夸大泰国警方清理灰产所造成的影响,将个人的不便,上升为民族的矛盾。
这种行为,实际上也很不可取,只会在泰国华侨和泰国政府之间制造对立,激化矛盾,将泰国华侨变成“灰产”肉盾,让情况变得更加不可收拾!
因此,我们一方面要警惕泰国人将灰产与华侨捆绑;
另一方面,也要警惕一些中国人,出于完全相反的目的,主动将“反灰产”与“反华”等同。
中国人,不能被泰国人所污名;中国人,也同样不能被中国人所“绑架”。
让我不如意,就是对全体中国人不客气——这样的论调,一定要警惕再警惕!
三、“打灰产”切忌扩大化,要给来泰外资企业,来泰外侨以信心
虽说,我们相信泰国各阶层,都没有折腾在泰华侨的主观故意,我们也认同泰国严格执行本国法律法规——但是,同样要注意,这场“反灰产”行动,不要扩大化,延长化。
泰国社会情况是复杂的,在泰华侨,在泰经商投资的外资企业,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变通,或者通过中介机构去办理一些资质、税务、签证方面的手续。
一旦泰国警方的行动过分扩大化,对一切具有瑕疵的在泰外籍人员签证、在泰外资企业进行彻底清查,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、社会后果,不但有损在泰华侨外侨的利益,也会对泰国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,让泰国的开放性受到冲击。
更有甚者,一些有意来泰投资,或者已经在泰投资的外资、中资企业,也会被这种不确定性所吓坏,纷纷从泰国撤资,以免遭到牵连。
真到那个时候,泰国“反灰产”行动就将会背离其原本的初衷,走向不可预测的失控境地。
而这是在泰外国人、泰国政府、泰国当地人都不愿意见到的双输局面。
因此,我们也呼吁泰国政府、泰国警方,在打击灰产的过程中注意边界和分寸,不要“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出去”。
迅速、合理、利落地完成这场“大扫除”,不要扩大化,也不要无休止地拖延下去。
打扫干净,再迎客,这是对的;
但是也别老是扫的鸡飞狗跳的,把人都吓跑了。
正本清源,明确立场:既要反灰产,也要反污名!
综合以上一切,我们在此将一切的思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感,化成一篇真诚的倡议:《泰国各华人华侨社团联合声明》
近期以来,泰国政府开展一系列扫荡毒品、赌博、枪支、电讯诈骗、外国人代持股、外国人非法签证的行动,行动中涉及部分在泰华侨及华商企业,在泰国社会造成强烈反响。
因此,在泰国头条新闻社倡议下,泰国各侨社团体向全体在泰同胞、向泰国有关部门发布联合呼吁:
1.呼吁广大在泰华侨同胞,支持泰国政府打击犯罪、维护本国法律尊严的正当行动;主动拒绝境外灰色资本进入泰国,还泰国社会一片晴天朗日;
2.呼吁泰国官方、泰国各政党、各媒体单位、社会舆论领袖,将“灰产”与合法在泰投资经营的华商区分开来,切莫将“中国资本”与“境外灰色资本”混为一谈;
3.呼吁在泰华人华侨同胞,遵纪守法,坚持办理合法签证,合法务工,合法居留,维护华人华侨在泰形象;
4.呼吁泰国政府,在短时间内完成“灰产清理”行动,避免行动扩大化、延长化,主动维护中泰一家亲,以微笑之国的形象迎接疫情后中国游客的归来;
5.呼吁泰国新闻媒体,谨慎用词,在非必要的情况下,避免使用“华人灰色资本”、“中国灰产”当具有国族指向性的用词,尽量以中性的 “外国灰色资本”代替。
泰国中华总商会
泰国潮州会馆
泰国中资企业商会
泰国华人青年商会
泰国泰华新媒体协会
泰国头条新闻社
相关资讯